科研课题结题论文
计算机工程管理科学科研申请书
体育艺术科研立项申请书
电力电工科研课题申请书
中小学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申请书
护理护士保健职称课题
医学药学科研立项申请书
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
经济管理研究项目计划书
档案图书馆科研立项申请书
水利交通工程论文代写代发表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
NSFC项目申请书代写
NSFC申请攻略申报书代写
代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项目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
代写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问题研究
·医学临床 ·经济财会
·政治法律 ·教育体育
·文学艺术 ·计算机
·基础医学 ·药学生物
·建筑电气 ·语言文化
·工学工程 ·护理康复
·写作经验 ·格式范本
名称:研友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51643725@qq.com
地址:广东中山市孙文中路2号
网址: www.zzss8.com
商务QQ:51643725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案例范本
XX 省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添加时间: 2022/5/12 14:28:33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823
1
网 上申 报
受 理编 号 :
2020 年度 XX 省技术创新专项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
面上项目( )
项目名称: XX 省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申请单位: (盖章)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合作单位: (盖章)
XX 省科技厅制
2019 年 10 月2
、项目基本信息表
项目名称 XX 省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申报单位 XXX 大学 所在地区 XXXX
项目
内容
摘要
(150 字
以内)
基于人力资本以及人才市场运行与失灵的相关理
论,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 XX 省在重大科技创新人才过
程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机制、教
育培养、地缘经济因素等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
借鉴国外及国内其他省市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成功实践
模式基础上,提出提升 XX 省对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承载
力和吸引力,加快 XX 省重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
善重大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项目负责人
姓名 手机
固定电话 传真
E
-
MAIL cjli@whut.edu.cn
项目联系人
姓名 手机
固定电话 传真
E
-
MAIL二、立项背景和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立项的背景
① 重大科技创新人才是地区人才竞争的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重大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地区科技发展领域的重要引擎。科技
创新人才的引进和竞争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
中部崛起战略
等国
家级战略规划彰显出了国家对 XXX 建设的重视。XX 省为承担起
XXX
的重担,
必须重视引进和培养重大科技创新人才,使其为 XX 省经济建设提供重要动力。
XXX
战略实施需要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
《XXX 省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以下简称
十三五
规划)实施
以来,XX 省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为推进人才
强省战略,聚天下英才为 XX 发展助力。国家
十三五
规划明确提出:
把人
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
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
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国
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19 年 3 月中共 XX 省委,XX 省人民政府印发《深
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
人才 20
)及实施
三大计划
XXX
计划、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外国优秀人才
引进倍增计划,其中
实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倍增计划
明确提出要着力引进具
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XX
省需要继续扩大对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
步创新重大科技人才的
体制机制,为 XXX 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需进
步完善
自 2008 年中央启动
千人计划
工作以来,XX 省紧跟中央步伐,颁布了
系列措施,大力鼓励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在 XX 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 XX
省在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过程中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运行不规范、人才结构不
够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较为单
、财政投入不足以及人才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
协调等问题。因此,XX 省促进人才资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
才对 XX 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进
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
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模式,取长补短,创新和完善 XX 省科技创新
3人才的政策支持体系。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立项目的
本项目立足于 XX 省创新技术人才发展现状,尤其是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相
关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聚集科技创新人才、提高 XX、省科技竞争力为目
的,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与问卷调查结合、案例分析法和政策研究方法,以 XXX
要素为核心,研究和借鉴国外和外省相关人才政策及经验措施,找出 XX 省科技
创新人才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人才政策与 XX 省经济发展需求间差距,提出提高
XX 省技术人才的政策建议。
(2)立项意义
、丰富科技创新人才理论,完善 XX 省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体系;
二、通过对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调查,深入了解 XX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
识别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分析现行科技创新人才模式与
人才政策间的差距,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总体思路、主要
任务、重大政策以及有效实践指导;
三、通过比较 XX 省与其他省、市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讨各省、
市在聚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模式,为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的制定、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四、通过调研,动态掌握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状况,充分挖掘科技创新人才
价值及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改革,促进 XXX 省实现 XX 的战略目标
实现。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及研究动态
(1)国外关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地方政府吸引人才模型建立的研究是关于人才流动的最早硏究。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演讲稿中指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
质资本增长重要。
Sahai Shikha、Srivastava A K.
在 Goal /target setting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s tool for talent management(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中提出,日本非常重视人才管理与配置,在引进、招聘时注重
4公开透明,且引进的重点突出,以青年领军人才为主,注重提供高薪金、期权等
福利性待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建设科研平台,确保硬件设施,助力高层次人
才进行科研创新,实现高层次人才的
增值
(2)科技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兰劲松(1999)等学者根据美国阿威克教授从规模、内容、资金、周期、信
息输出五个方面,提出重大科技项目是指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
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的科技项目。按照兰劲松学者的界定,
可以认为科技创新人才是指从事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大、耗资
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的科技项目的人才。
杜元伟(2012)等学者认为重大科技项目是指
973
计划、
863
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
都属于重大科研/科技项目。徐礼平(2017)等学者认为重大科技项目由国家或
各部委出资,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目标,专注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点发展
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周期较长且能产生重大科技创新绩效而设立的
批科研项目。
综合他人对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本研究认为科技创新人才
是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获得或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
类人才。
(3)引培科技创新团队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科技创新团队是保证科技创新能力进步的前提,也是聚集科技创新人才的吸
引力所在。张伟(2012)等学者研究了科学家合作网络中科学家的知识共享能力、
知识异质性,认为要提高成员分享意愿,远离知识资源中心。徐礼平(2017)等
认为科研团队是为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完成项目目标而结成的群体,着眼于
获得或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具有知识密集型、非时限性、
虚拟
团队与
实体
团队相结合等特征。
(4)XX 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XX 省在全面贯彻实施
科教兴 X
战略下,凝聚了
支宏大优秀的科技人才
队伍。近年来,XX 省的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实施了
系列的科技人才吸引战略,
XX 省的科技人才的优势也愈加明显。XXX(2019)等学者认为,近年来 XX 省科技
人才创新创业综合实力稳步上升,主要表现为 2019 年全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
56
XX 项,共有中科院院士 XX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XX 人;入选国家
973
计划首
席科学家 XX 人;入选国家
千人计划
专家 XX 名,但同时也指出 XX 省重大科
技创新人才存在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XXXXXX,XX 省存在的
这种 XX 市人才过剩与其余地区人才匮乏共存的矛盾局面导致了湖北省重大科技
人才队伍建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不利于 XX 省整体的科技创新实力进步,
而且会降低 XXX 省对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5)其他省市科技创新人才相关政策及经验措施研究
XX 省可通过借鉴其他省市科技创新人才的相关措施和经验来加快吸收培养
重大科技创新人才。
广东省通过出台
系列前瞻性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引
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开展多项人才专项计划,提高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
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和层次,
珠江人才计划
通过开展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
人才来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转型升级。
广东扬帆计划
聚焦于促进粤东西北地
区加快发展。通过出台
系列政府文件和制定前瞻性政策,保证了人才竞争优势,
并且制定相关人才政策,保证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质量和关注度。
上海针对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培育和人才支持等环节,出台 17 项科
技人才政策,基本实现全覆盖、多角度的政策扶持目标(杨小玲等 2012)。近年
来,上海市发布关于重大科技人才开发政策法规的频度越来越高,在科技人才培
养方面,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公共服务与组织自主相结合,从广泛培养到有针对
性培养转变,从单
手段转为多种手段结合。
4.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Quinn Trank,Sara L.Rynes,Robert D. Bretz. Attracting Applicants in
the War for Talent: Differences in Work Preferences Among High Achievers[J]
.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2(3)
.
[2]B.Fleisher,Haizheng Li,Zhao J.Minqiang
.Human Capital,Economic Growth,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
[3]Christine Quinn Trank,Sara L.Rynes,Robert D.Bretz.Attracting Applicants in the
War for Talent:Differences in Work Preferences Among High Achiev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2(3)
.
[4]Gibson C B,Dibble R.Excess may do harm: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eam external7
environment on external activities in teams[J]
.Organization
Science,2013,24(3):697
-
715.
[5]Barbara L.Ran,Gary A.Adams,Attracting retirees to apply:desire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employment,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6)649
-
695
[6]Douglas C,Maynard,Todd J,Thorsteinson,Natalya M,Parfyonora,Reasons
for working part
-
time:Subgroup differences in job attitudes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6,11(2):145
[7]Dyuti S,Banerjee,Noel Gaston,Labour market signaling and job
turnover revisited,Labour Economics,2004,11:599
-
622
[8]William W.Cooper,Lawrence M.Seiford,Joe Zhu, Handbook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9]Aube C.
,Rousseau V.
,Mama C.
,et al.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Psychological Well
-
be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ask Interdepende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Psychology,2009,24(3):351
-
361.
[10]Zaccaro S J.
,Rittman A L..Team leadership[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1,12(2):451
-
483.
[11]R.Meredith Belbin.Management Teams:Why they succeed or fail[M]
. Elsevier
Ltd,2004.
[12]Rafols I,Meyer M.Diversity measures and network centralities as indicators of
interdisciplinarity:case studies in bionanoscience[R]
. SPRU working paper,November
30th,2006.
[13]Mead,M.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Primitive People[M]
. 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2.
[14]Argyle,Michael,and Maryanne Martin.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happiness.Subjective well
-
being: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J]
.1991:77
-
100.
[15]Hoegl M,Gemuenden H G.Teamwork quality and the success of innovative
projects:A theoretical concept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4):435
-
449.
[16]赵曙明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7] 巧武博
.当代中国人才流动[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18]彭剑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19] 刘思华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20] 吴帅
.
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研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4.
[21] 李其荣、谭天星.
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研究[M]
.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
[22] 钟祖荣
.
现代人才学[M]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3] 廖泉文
.
人力资源管理[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美]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
.
吴珠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24][美]舒尔茨
.
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
.
蒋斌、张巧译,商
务印书馆,1990.
[25]潘晨光
中国人才前沿[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6]盛晖
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分析[J]
现代商业,2007(24)
[27]潘宇峰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探讨[J].
丽水学院学报,2013,(06).
[28]齐昕,曹新,安张萌
我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践及路径选择[J].
技管理研究,2013,(15).
[29]张呈念,戴银燕,李红.
促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对策研究
———
以浙江为例
[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7).
[30]叶傅升
.
人才战爭[M].
北京:中囯文联出版社
. 2001.
[31]张丽娜、袁何俊
.
后新公共管理改革
——
作为
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J],中
国行政管理. 2006 .9 .
[32]郑海平、刘春香
.
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
——
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
步与对策, 2006 (23).
[32]周志忍
.
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33]习近平
.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J].
党建研究,2011(1).
[34]和云,安星,薛竞
.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
考,2014(63)
.
[35]林新奇
.
不仅要
引才
,还要
育才
”“
用才
”“
留才
构建完善的
引育
用留
人才制度体系[J].
人民论坛,2018(15)
.
[35]林新奇,丁贺
.
优势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01)
.
[36]张国玉.
为什么会爆发
人才争夺战
[J].
人民论坛,2018(15)
.
[37]白春章,陈其荣,张慧洁
.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研究述评[J].
育研究,2012,33(12)
.
[38]孙锐,张文勤
.
重大项目实践、组织学习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科学学
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3)
.
[39]张典兵
.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
高等农业教
育,2015(03)
.
[40]赵峰,徐晓雯,孙震
.
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
科学管理研
究,2016,34(02)
.
[41]汪桥红.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5(10)
.
9三、研究方案
1.
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
基于人力资本以及人才市场运行与失灵的相关理论,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机制、XXX、教育培养、
地缘经济因素等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国外及国内其他省市科技创新
人才成功的实践模式基础上,结合 XX 省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与实践情况,
提出提升 XX 省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
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共分为五个彼此逻辑相关的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部分: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对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及分布
情况,XX 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服务相关政策,以及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
服务实践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第二部分: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对引进、培养重大
科技创新人才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管理机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培养过程
因素、地缘经济因素等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比较
比较研究美国、日本、英国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模式。如美国针对专门技术
人才,实施H
1B签证计划;日本的
拔尖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
领袖
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以及推动合作研究等。
第四部分:其他省市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借鉴
主要比较上海市、广东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经验。如上海市注重人
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和示范性建设,注重创新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
经验;广东省加强顶层设计,首创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引进计划,营
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具体措施等。
第五部分:完善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建议
10主要从体制机制、政策缺陷、条件建设、资源投入、学术氛围等几个方面展
开分析,提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
体的提升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承载力和
吸引力、引领和服务 XX 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
本研究将从 XX 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XX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
和国家教育、科技主管部门网站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对 XX 名科技创新创新人
才及其管理服务部门主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对 X
-
XX 名科技创新人才及其团队
进行深度访谈等形式展开研究,收集第
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②案例分析法
是对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和政策进行具体案例研究;二是对海外和
其他省市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和经验进行案例研究。比较 XX 省与其他省市科技
创新人才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特征。通过剖析案例,从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创新等
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探寻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内在规律,继而进
步完
善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
③政策研究法
从 XX 省出台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内涵、创新点、重点等方面渗透研究,
在更大的专业空间、问题空间、社会空间和思路空间中去研究聚集重大科技创新
人才的对策。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11(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分析湖北省聚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既有模式,分析重大科技创新人才
聚集湖北、服务湖北的内在机理和外在动因,探索聚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
规律,以及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对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需要解决的关
键问题。
二是考察湖北省聚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影响因素,提出湖北省引进、培养
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政策以及培育重大科技创新人才
团队,为湖北省政府制定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决策提供依据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率先开展湖北省聚集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研究。在全国范围内,
立足现状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和思路,创新、丰富政策内容,
全方位地营造重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软环境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试图提出湖北
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效应和放射效应的观点是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科学解释重大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湖北、服务湖北的内在机理和外在动
因,从而促进政策创新,发挥重大科技创新人才的最大价值,实现湖北省与重大
科技创新人才的互利共赢是可能的创新之处。
4、工作方案(包括时间进度,阶段目标等)
研究准备阶段(20XX.10
-
20XX.12):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本
项目申请书的基础上进
步聚焦研究问题,厘清研究思路,充实、细化研究体系,
完成本项目实施的
详细设计
报告。
基础研究阶段(20XX.1
-
20XX.4):组织开题报告会,听取专家意见;完
成项目开题报告,开展有关科技创新人才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深入研究阶段(20XX.4
-
20XX.10):开展 XX 省现状调查,并进行数据分
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开展国外和国内的比较研究,整合阶段性成果,
完成研究论文,并向核心期刊投稿。
对策研究阶段(20XX.10
-
20XX.11):完善 XX 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并在
此基础上形成总体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初稿。
项目结题阶段(20XX.11
-
20XX.12):听取专家意见,进
步修改完善研
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整理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准备材料申请结题。
四、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作用
1213
01.
咨询研究报告 02.
决策建议
03.
支撑报告 04.
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05.《软科学要报》发表论文
06. 论文或专著 07.
团队建设
08.
人才培养 09.
决策部门采用
10.
其它
(请提供:成果为管理部门决策及制定相关政策的作用;成果的推广价值及
意义;成果潜的经济社会效益。)
1、本成果试图分析 XX 省在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现状,发现
XX 省在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制定和完善 XX 省科技创新
人才发展政策,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流动与服务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有
利于推动 XX 省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拟提交 3 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和给 XX 省委、省政府提交 3000 字以
上的决策咨询报告 2
-
3 份;在核心期刊发表 1
-
2 篇以上论文,进
步扩大成
果的社会影响,形成政策示范效应。
3、本项目预期成果对于其他地区开展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并在深入发挥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势,激
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推动 XX 区域科技人才合理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研究基础
1)研究基础
项目申请人 XXX 系 XXX 大学 XX 学博士,现任 XX 大学 XXX 院副 XXX,教授(三
级),博士生导师。兼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多家学术期刊的审稿专
家;曾经在台湾和香港多所大学访问交流。
近年来,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中山大学学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等学术期刊上独撰或第
作者发表论文 XX 余篇,XX
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或
论点摘编、ISTP/ISSHP 收录。独著、合著、参著、副主编学术著作(文集)X
部。在《》《》等重要内刊刊发政策建议报告 X 份,呈送给教育部,交通运输部、
XX 有关领导、部门参阅、签批、应用。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X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XX 省教育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等 XX 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
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等 10 余项。
作为第
获奖人曾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优秀教育科学成果
等奖 2 次(2013),XX 省教育科学优
秀成果三等奖(2013)等。作为主要合作者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2)条件保障
条件保障 1:项目申请人自读博以来
直从事 XXX、XXX 和 XXX 领域方面研
究。在过去 15 年的持续研究过程中,借助所在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馆际
互借服务,借阅了大量有关科技人力资源领域的中英文原著,从多种中外文数据
库中搜集了颇具规模的相关中英文文献,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建设了多个相关的调
查数据库,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数据资料条件保障。
条件保障 2:项目负责人在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招标课题过程中,完成了
多份政策建议报告,有从事政策及对策研究的丰富经验,同时,项目负责人还是
XXX 聘任的专家,多次提交政策咨询建议报告并被采纳。多份研究报告分别被
XXXXX、XXXXX 采用,直接呈送教育部、交通运输部、XX 省等相关领导或部门参
14阅签批,产生了
定的政策影响。
条件保障 3:研究团队专注于 XXX 研究,尤其是在 XXX 领域的科技人才方面
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在与本课题密切相关领域分别承担了国家级、教育部等项
目 10 多项。除了课题负责人的集中研究外,课题组成员在《》《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教育类主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XX 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转摘。研究团队的经验和研究基础为顺利完成本课题
各项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
(3)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围绕 XXX/XXXX、XXX 等领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XXX 篇,其中 CSSCI 期刊和
核心期刊论文 XXX 篇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 论文要写明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 专著要写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 研究项目要写明名称、编号、任务来源、起止年月、负责或参加的情况以及与
本项目的关系
1516
关于研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13 中山研友工作室 ZZSS8.COM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3
  • 物理类核心期刊投稿邮箱网址
  • 研究成果的运用研究的认识与体会
  • 电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足部慢性溃疡护理
  • 基于SPOC平台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有效大全最新)
  • 腰硬联合麻醉用羟乙基淀粉扩容与用复方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
  • 睾丸鞘膜切除翻转术中缓慢放出睾丸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