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结题论文
计算机工程管理科学科研申请书
体育艺术科研立项申请书
电力电工科研课题申请书
中小学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申请书
护理护士保健职称课题
医学药学科研立项申请书
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
经济管理研究项目计划书
档案图书馆科研立项申请书
水利交通工程论文代写代发表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
NSFC项目申请书代写
NSFC申请攻略申报书代写
代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项目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
代写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问题研究
·医学临床 ·经济财会
·政治法律 ·教育体育
·文学艺术 ·计算机
·基础医学 ·药学生物
·建筑电气 ·语言文化
·工学工程 ·护理康复
·写作经验 ·格式范本
名称:研友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51643725@qq.com
地址:广东中山市孙文中路2号
网址: www.zzss8.com
商务QQ:51643725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文学艺术
小学“音乐诗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添加时间: 2017-7-10 16:27:1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017

小学“音乐诗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山东省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辛成华

    所谓“音乐诗词课程”,就是诗文吟唱课程,就是用现代人的思想给中华经典诗词选择或配上“节奏、韵律和意境”均适合的曲调,把诗词变成“歌”,通过教唱的方式,让学生记忆、理解诗词,体味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在这个概念的界定中,“记忆、理解、感受”诗词是重点;音乐是辅助手段,是引导孩子快乐走进传统文化的方式;课程是实施载体。

一、“音乐诗词课程”的提出

1.开设“音乐诗词课程”是“方式革新”的需要。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破土而出,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学校更是不胜枚举,尤其小学居多。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考察与研究,发觉大部分小学的经典诵读方式还是停留在“读读背背”上,很大程度上还是“机械记忆”,这种诵读方式依然侵袭着6岁至12岁的孩童,孩子在苦不堪言中背诵着中华经典诗词……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活动若要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就必须革新诵读方式,使新时期的孩子们能够以一种快乐的方式走进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能在轻松的歌吟诵读中感受到中华诗韵之美,经典诗文的诵读积累才会更加有效,经典诵读活动才会更受孩子和家长欢迎。

2.开设“音乐诗词课程”是“归真返璞”的需要。《诗大序》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古籍所描绘的这些图景,充分说明了舞蹈、音乐、诗歌最初合为一体的状况。诗歌失去音乐性,其富于音乐美的语言艺术特征也将随之丧失。正所谓“诗言志、律和声”,“诗”“歌”一体是其最原始、朴素的表现,经典诗文藉以音乐的帮助,更能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吟者的情绪体验,从而广为流传。

3.开设“音乐诗词课程”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古代,诵读诗歌的基本方式就是吟唱,但其吟唱的曲调,已被今人所淡忘,尤其是在今天的小学里更是听不到那或婉转或缠绵或悠扬的古诗词曲调了……可以说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2004年前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春晓》等经典篇目在内的“新学堂歌”,在国安剧院整体亮相演出,开启了中华经典诗文吟唱的先河”。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给予了高度认:“以艺术的感染力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我们要着力予以推动。”

4.开设“音乐诗词课程”是“遵循规律”的需要。用朗读、分析、讲解的办法教学生学习诗词,丢失了诗词的声律美、意境美,是不遵循规律的做法。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科学证明,在旋律与语言之间,人的大脑对旋律的记忆总是来得更快、更深刻,给经典诗词配上合适的音乐,就是突出了旋律的特点,就是尊重规律,让学生通过吟唱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学生对诗词的感受会更深,对古诗词的记忆会更为久远。

5.开设“音乐诗词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当今,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但内容和思想性良莠不齐,这些东西对于认知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明显缺乏有效的鉴赏和甄别能力,而“音乐诗词课程”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音乐诗词课程”,能将诗、乐一体化,能将诗词声律美和意境美结合在一起,“音乐诗词”体现了诗歌的本质特点,通过吟唱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沉浸在诗词的旋律和意境之中,感受到旋律美和诗歌的意境美,涵养其性情,陶冶其情操,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当前,让孩子在校园中传唱中华经典,让经典文化走上流行舞台,重现时代魅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急需。

二、“音乐诗词课程”的开发

笔者认为,“音乐诗词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当走课程化的道路,要达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效果,就要在内容甄选、音乐表现、路径选择等方面,精心酝酿,统筹兼顾,审慎而行。

一是内容的开发要做到“精广”。所谓精广,是指内容要精选,范围要广泛,要在浩如烟海的经典诗词中遴选最经典的诗歌,内容可涉及古代蒙学内容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等。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年段特点,低年级应以蒙学和简单的四句诗词为主,中高年级的诗词内容覆盖面应更为广泛一些,要涵盖中国人的宇宙观、时空观,要体现中国人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要彰显国人的恬淡与旷达的风格,怡情山水风雅,爱国悲悯的情怀等等。“音乐诗词课程”应是一个精华浓缩的诗词“小宇宙”,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审美特点等形成概括性的了解。诗词内容的“精广”,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是音乐的开发要做到“准新”。所谓准新,是指音乐的编配,既要和诗词的节奏、韵律、意境一致,又要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口味,做到简单、好听、易学。作为学校可采取三种方式来给经典诗词配乐,一是选用。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已为30余首经典诗词编配了音乐,我们可以不折不扣地使用这些资源。二是创编。可结合本区域内师资情况鼓励音乐教师创作优秀作品,可整合编辑具有乡土气息的“诗词吟唱”校本教材,要倡树“音乐家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老师是孩子的偶像,我们有理由坚信,学生在演唱自己身边老师创作的作品时,一定会更加专注和投入。三是填词。就是依照已有的音乐,填写能依声诵唱的词,在教学中可删繁就简,倡导旧曲填新词,一曲多词。

三是路径的开发要做到“规范”。所谓规范,就是指诗文吟唱的开发,要遵循教育秩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材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由此,笔者认为,音乐诗词课程的开发应是落实课程纲要的最好体现,是在“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思想指导下,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基础,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最终目标,而积极构建的特色学校课程,是实现课程资源本土化特色的创举。

三、“音乐诗词课程”的实施

笔者认为,音乐诗词课程的实施应突现“课程化、活动化、常态化、有效化”四化运转机制,其归宿就是有效。

1.课程化运作。开设吟唱课,让音乐诗词的实施课程化,通过加大语文、音乐、地方、校本课程等学科改革力度,尝试将诗文吟唱教学引入课堂。音乐诗词课程既可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延伸,也可作为音乐课程的补充,亦或是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音乐和语文教师协同担当音乐诗词课程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重在文本的诵读理解与指导,音乐教师则重在吟唱的具体指导。通过音乐诗词课程的开设,建设“学科融合、教师合作”的课程化运作新体系。

2.活动化推动。丰富多采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音乐诗词课程的开设应全面实施活动带动工程,让活动成为展示学生素质的有效平台。学校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吟唱经典诗词的积极性,每学期可开展“经典诗词吟唱会”、“诵读音乐会”、“诗文歌咏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典诗词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推动音乐诗词课程的实施,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将音乐诗词课程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3.常态化运行。由于采用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对于相对缺乏音乐教师的学校,音乐诗词课程的实施势必有一定的难度,要使该课程的实施呈现常态化样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把让学生吟唱的每一首诗词都做成范唱视频和伴奏视频,在班级多媒体适时播放,打破教学的时空、人员的限制,形成“茶余饭后有空即学”,造就“师教生、生教生、师生互教”的常态化教学氛围。此外,学校还应营造常态化校园环境,可以在“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中,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校园网等宣传载体的作用,营造人人能吟唱、班班读经典、校校有比赛的诵读经典氛围,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经典诗文中获得优秀精神给养。

4.有效化落实。任何活动的开展其归宿都应落脚到有效上,保证有效的基本措施就是科学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一是科学制定阶段性的达成目标。低段目标达到,会吟唱、背诵相关作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段目标达到,会吟唱、背诵相关作品,能在吟唱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高段目标达到,会吟唱、背诵相关作品,能通过旋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二是实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要根据三段目标落实这两种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或在学校原有的评价体系上加上此课程的评价指标。三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吟唱经典诗词。还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音乐诗词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对经典诵读课程的改进,是让孩子快快乐乐走进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期谓由“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到“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大胆尝试。

关于研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13 中山研友工作室 ZZSS8.COM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3
  • 物理类核心期刊投稿邮箱网址
  • 研究成果的运用研究的认识与体会
  • 电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足部慢性溃疡护理
  • 基于SPOC平台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有效大全最新)
  • 腰硬联合麻醉用羟乙基淀粉扩容与用复方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
  • 睾丸鞘膜切除翻转术中缓慢放出睾丸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