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结题论文
计算机工程管理科学科研申请书
体育艺术科研立项申请书
电力电工科研课题申请书
中小学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申请书
护理护士保健职称课题
医学药学科研立项申请书
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申请书
经济管理研究项目计划书
档案图书馆科研立项申请书
水利交通工程论文代写代发表
建筑工程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
NSFC项目申请书代写
NSFC申请攻略申报书代写
代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项项目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
代写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问题研究
·医学临床 ·经济财会
·政治法律 ·教育体育
·文学艺术 ·计算机
·基础医学 ·药学生物
·建筑电气 ·语言文化
·工学工程 ·护理康复
·写作经验 ·格式范本
名称:研友工作室
电话:0760-86388801
传真:0760-86388520
邮箱:51643725@qq.com
地址:广东中山市孙文中路2号
网址: www.zzss8.com
商务QQ:51643725
微信二维码

业务联系
案例范本
清代云南铜政研究
添加时间: 2019-4-15 14:30:2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811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除“研究基础”填在表三外,本表内容与《活页》内容一致。

1. [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一、选题依据

㈠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严中平先生云:“因为滇铜关系全国鼓铸,所以朝廷对于云南的铜政,非常重视,管理得极其严密。……开采冶炼,在当时,与其说是一门产业,不如说是国家行政的一部分。”滇铜兴天下,清代云南铜政在清代政治史、经济史、矿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一直是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地质学、冶金学、矿山工程等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成果极其丰富。

民国时期中研院社科所的严中平先生利用部分清代铜政资料,写成《清代云南铜政考》(中华书局1948年版)一书,开创了对清代云南铜政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先声。但使用的核心史料只有道光、光绪两部《云南通志》及半部《滇南矿厂工器图略》,由亲历者自己撰述的《云南铜志》、《运铜纪程》、《滇省舆地图说》等第一手宝贵的史料当时尚未面世,由于资料方面的限制,其研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介绍多于分析,严先生慎重地使用编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的学者再没有对云南铜政进行过整体的、全局性的专门研究。

改革开放以前对云南铜政的研究相对薄弱:只有林荃(《谈谈清代的“放本收铜政策”》,《云南矿冶史论文集》,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65年印)香港学者全汉升(《清代云南的铜矿工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7卷第1期,1974年)等不多的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学术研究百花齐放,迎来了对清代云南铜政研究的高潮。

对滇铜开发政策的研究:常玲(《清代云南的“放本收铜”政策》,《思想战线》1988年第2期)潘向明(《评清代云南的“官治铜政”》,《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第3期)龙登高(《浅析清代云南的矿业资本》,《经济问题探索》1991年第4期)等学者,就“放本收铜”政策的演变、作用进行了阐述和评价。陈征平(《清代云南铜矿开发的制度演化及“官治铜政”的特征》,《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王德泰(《清代滇铜开发中“底本银”制度考》,《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3期;《清代云南铜矿垄断经营利润的考察》,《清史研究》2012年第4期)、杨煜达(《清代云南铜矿地理分布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放本收铜政策对云南铜业的影响》)等,以新的视角对云南铜矿开发中的“放本收铜”政策进行了再探讨。

对滇铜运输方面的研究:川守胜(《清乾隆朝的云南铜京运问题与天津市的发展》,《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蓝勇(《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清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等学者对滇铜京运的运输路线作了考证,并就铜运对沿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货币供需、铸息分配角度对滇铜开发进行研究:彭泽益(《清代采铜钱工业的铸息和铜息问题考察》,《中国古代史论丛》1980年1期)邱澎生(《十八世纪滇铜市场中的官商关系与利益观念》,《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七十二本第一分,2001年3月)王德泰(《乾隆初滇省代京铸钱失败原因浅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3期)刘朝辉(《嘉道时期滇铜供应问题探析——兼论嘉道时期云南铜矿之衰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戴建兵、许可(《乾隆朝铸币与GDP的估算》,《清史研究》2013年1期)等学者,通过滇铜的生产与货币流通关系分析,官商关系及利益分配关系分析,揭示了清代滇铜的生产与铸币的关系与性质。

从滇铜开发对云南社会的影响研究:陈庆德(《清代云南矿冶业与民族经济的开发》,《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杨煜达(《清代中期(公元1726—1855年)滇东北的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清代云南铜矿地理分布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历史地理》2014年1期)高宏(《清代中前期云南铜矿的开发及对交通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8期)王德泰、强文学(《清代云南铜矿的开采规模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开发》,《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等学者探讨了滇铜开发历程,及对云南地方交通、社会经济、民族交流、环境变化等的影响。

清华大学、云南大学、湘潭大学以及东北、河北、内蒙古、西南、广西、云南等师范大学,以对清代滇铜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环节问题,以及云南铜矿业的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移民及对周围民族地区的影响等方面问题,作为研究生的培养题目,都涉及到云南铜政问题。

纵观学术界对清代云南铜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政府的放本收铜政策、京铜水运、铸钱等比较显著和影响比较大的方面,至于更细节的铜厂的分布、云南境内陆路运输路线的形成及路线变迁过程、各种运输方式构成原因及对应费用的核定等方面的问题,则无人问津。从各个局部进行研究的多,对整个铜政体系进行研究的少。对突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研究的多,对攸关整个铜政体系、但问题不突出的其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少。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清朝廷在云南推行铜政的目的认识不到位,批评否定的多,肯定的少。由于没有从应有的高度对云南铜政体系进行整体的透视,没有对云南铜政体系进行全局性的分析,研究停留在局部领域或者某些历史阶段。因此对清朝廷的许多做法认识出现偏差,对清政府的许多政策认识不够到位,对很多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研究云南铜政体系,必须涵盖这个体系运行的整个历史过程,以及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只有这样,对云南铜政体系的研究才能够得出全面的、准确的结论。

㈡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课题是站在相对于已有研究完全不同的高度与视角来进行分析,以展现自己独到的学术价值。

清政府实施云南铜政,是通过最经济的手段、最低廉的支出,获得能够满足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货币总量,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清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在云南大规模开采铜的目的,是为建立完善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纵向:云南铜政体系经历了一个从新建初始,经过不断调整、充实,达到了完善的过程,最后又在体系外因素的冲击下顷刻崩溃,完成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过程。横向:云南铜政是一个整体的、全局性的问题,涉及到铜的生产、运输、铸钱的每一个环节,涵盖资本的投入、铜厂的管理、运输的管理、税课的征集、铸息的分配,以及每个阶段责任的分担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清政府的铜政体系是一个整体,牵一发动全身,不论是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这个体系能够运行两百来年,应该说从未出现严重失控的问题,否则这个体系早就崩溃了。云南铜政体系从初创到基本完善,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期间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过去错误地认为云南铜政从乾隆中期开始走下坡路,嘉道年间彻底衰落,但是实际上云南铜政从乾隆后期开始调整,到了嘉庆中期始达到完善,整个体系才最终成熟,在道光时期仍平稳地运行,积极发挥着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全盘解析,解剖清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分析清楚每个部分内部关系及与相关联部分的互动,才能够深入了解整个铜政体系,才能达到认识清楚整个铜政体系目的。

清代流通货币以铸币为主,云南为朝廷铸币用铜的指定供应地点,云南铜政为清廷金融政策的核心和命脉,滇铜支撑着整个清王朝的经济。清政府在云南铜政上可谓是呕心沥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苦心经营。走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留下很多历史教训。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清代的铜政管理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及极高的研究价值。

清代云南铜政在实施过程每个环节中,都有一整套政府管理、官吏考核、责任分担等一系列政治措施,对这些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其成败得失,对于今天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㈠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云南铜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资本投入开始,经过采铜、炼铜、运输、铸钱、获息,回收资本再投入,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有着各自的管理机构与政府考核,都有着自己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每一个环节中利益的分配问题,从铜本的投入及铜价的核定,每个运输阶段、运输方式中的运价的核定,铸钱过程中铜钱数与银两价之间的比值核定,这一系列的问题,才是云南铜政的核心问题。

清政府的云南铜政,始终以获取利益为核心。并且其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自始至终都在与民争利。云南铜政一直围绕着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利益冲突,进行不断的调整、不断的磨合和反复的契合。才使得整个云南铜政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踉踉跄跄地向前发展,前后持续了两百多年。

清代云南铜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政府考核、反腐倡廉等各个制度方面的内容,恰恰是这些内容,于今天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方面,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如官员的考核,国家资本的监控与责任追究,相关职责的制订以及失职后责任的主观、客观划分,相应责任的承担与对应处罚等等。

㈡本课题的研究总体框架

本课题将清代云南铜政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对待,就云南铜政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展开分析,对清政府的每一项制度展开讨论,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宏观展示及微观分析两方面进行把握、设计。

㈢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铜政体系每一个环节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清政府不断的进行政策调整,以维系铜政体系的正常运行。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由于资源的枯竭,许多当年产量很大的铜厂,今天根本就没有铜的生产,昔日的辉煌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深入了解和追述这个衰落过程,研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需要花费功夫。

由于历史地理变化和现代建设的破坏,许多关键地名、厂址、运输道路(包括金沙江、长江沿岸铜运遗迹)已经完全消失,追本溯源,重新再现历史场景,特别是在偏僻的无人山区进行的矿山建设,及耗费巨资进行的运输道路体系修筑、金沙江水路疏浚,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进行考证。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铜矿生产方式已经发生质变,现代以机械化为主导与古代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已形成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言。再现这个已经消失的生产场景,必须对每个细节都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每一步生产技术的原理,了解这些技术步骤的功能与作用,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认真分析、解读。

㈣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目标

通过云南铜政体系中的利益冲突这个内在动力,从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所产生的因果关系中,分析成败得失、时代特征,揭开这个体系的历史面貌,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历史规律,以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三、思路方法

㈠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做好本课题,首先要打好资料基础,对史料全面掌握和正确理解,对文物资料、历史地理学资料正确释读。在依据可靠、可信资料的前提下,尽量收集与云南铜政有关的史料、文物资料和历史地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用科学方法、从新的视角,对史料和文物资料进行解剖、辨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以期得到新的结论。

在掌握全面的资料的前提下,对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阶段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及细致的解剖,弄清楚问题的核心及症结所在,分析清政府每一个阶段对相关问题做出的应对措施,及产生的效果,对清政府的用心及预期的目的进行解读,对其采取的手段最终产生的效果进行利弊分析、判断。

对清政府的每一个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及最终出台,及由此对整个云南铜政全局产生的影响,政策实施出现效果之后的进一步调整等,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研究,对其政策的得失做出定性分析。

㈡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但除采用传统的考据方法外,还将运用地理学、统计学、逻辑学、系统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考古调查方法结合历史地理进行实地考察,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对云南铜政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解读。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云南铜政本身的内容展开,横向从面上对当时清政府的决策、各类政策的形成与实施,执行结果反馈与调整,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剖。纵向对各个铜厂的兴衰、额铜生产供应数量的增减变化,各个主要运输路线的形成与变化,运输方式的构成与费用的核定,并结合实际地理,进行认真的考证。

㈢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及可行性

2017年6月至12月,完成资料搜集及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1月至6月,完成相关的实地考察工作。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完成《清代云南铜政研究》初稿写作,并就一些专题问题以论文形式进行论证;2019年7月至12月,完成修订、统稿,并做好结题工作。

在对收集的资料认真整理基础上,边分析边编写,分析整理资料与编写同步进行。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各司所职。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争取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课题的研究。

四、创新之处

㈠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

申请人本者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贯坚持学术创新的立场,对相关研究领域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个人意见。时刻要求脚踏实地地做研究,极力避免空泛、华而不实的议论。

对云南铜政做出挑战性的全面剖析,需要对云南的自然地理情况、清代云南地方历史以及铜的生产经营及运输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掌握和熟悉。本课题研究本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精神,认真履行、完成这个过程。

㈡学术观点特色和创新

在课题的结构、研究的视角、内容与观点上,将清代铜政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观察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并寻找引起变化的导因,以及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和结果。

对云南铜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均进行专题分析,结合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在吸收当代优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及课题组进行实地考察、认真研究的结果,对云南铜政进行全新诠释,以揭示、再现清代铜政的完整面貌。

㈢研究方法特色和创新

研究的方法论上,应用多学科、多种科学方法以聚合优势,对研究对象则进行总体性、连续性的研究,从各个方面、环节对云南铜政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解剖。

五、预期成果

㈠成果形式:通过以上工作,力求使《清代云南铜政研究》成为一部研究程度很深、资料详实的专著。

㈡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本课题在学术上力争做好承前启后接力棒的作用,通过总结清代云南铜政的历史规律、经验教训,以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六、参考文献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版。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朱批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皇朝通典》、《皇朝通志》、《皇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十通

《清会典》,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大清律例》,同治十一年湖北谳局刊本。

《钦定户部鼓铸则例》,乾隆三十四本。

《钦定户部则例》,乾隆四十六年、道光十一年及同治年刻本。

康熙《云南通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

雍正《云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光《云南通志》,道光十五年昆明刻本。

戴瑞征《云南铜志》,嘉庆十五年撰、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黎恂《运铜纪程》,道光二十二年撰、贵州省图书馆藏抄本。

吴其浚《滇南矿厂工器图略》,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伯麟《滇省舆地图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雍正、乾隆《东川府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中华书局1948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编《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年版。

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方国喻主编《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杨寿川《云南矿业开发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以及所有涉及云南铜政的研究论文。

三、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准确。

1.[学术简历]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2.[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3.[承担项目]  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

4.[与已承担项目或博士论文的关系]  凡以各级各类项目或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阐明已承担项目或学位论文(报告)与本课题的联系和区别。

5.[条件保障]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1.[学术简历]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⑴课题负责人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

课题负责人从事历史研究近三十年,除担任学校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爨文化研究所所长外,还在校外担任中华文明研究会历史研究部副主任。

⑵课题负责人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南诏历史研究》、出版《南诏史》等专著六部,发表历史学论文七十余篇。

2.[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著作: 《东川府志校注》,梁晓强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核心观点:为清代雍正、乾隆、光绪三部《东川府志》的合注。清代东川府为天南铜都,是当时中国铜生产的核心基地,产量最高时占全国的80%,平均超过50%。《东川府志》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当时铜生产的情况,是中国古代地方志中对铜生产最充分、最详实的资料。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旁征博引、系统论证,将十万字的原文,做成了近五十万字的专著。

社会评价:《东川府志校注》自出版后即成为对清代滇铜相关研究的基础资料而被广泛引用。

著作: 《云南铜志校注》,梁晓强校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核心观点:《云南铜志》为清代云南铜政最基本、最详实的历史资料,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除对《云南铜志》进行详细校注外,对《云南铜志》的成书过程、资料来源、以及每一部分内容,都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对清代云南每一个铜厂的位置、每一条铜运路线及变化,都进行了考证,并绘制了精确的地图。

论文: 《清代滇铜京运厂运路线》,梁晓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期。

核心观点:在对清代云南境内每一个铜厂的具体位置进行详细考订的基础上,对滇东、滇西最主要几个大铜厂的运往官铜店的铜运路线,进行了考证,分析选择这些路线的历史原因,以及隐藏在部分不合理铜运路线背后利害关系。

社会评价:《中国知网》下载24次。

论文:《清代滇铜京运店运路线》,梁晓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2期。

核心观点:对清代云南境内东川、寻甸、下关三大官铜店运往泸州总店的铜运路线进行了认真考证,分析每一个历史时期路线的变化情况,并指出这些铜运路线与从清代到今天的交通路线的关系。

社会评价:《中国知网》下载8次。

论文:《清代铜厂的管理》,梁晓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期。

核心观点:清政府对各地的铜厂,均有一套从外部(官府控制及经营管理)到内部(生产管理)的管理措施。从管理人员的配备、每一类人员的待遇、职责,主持生产的炉户的选定、相关控制措施,生产任务的核定,均有一整套政策(在《钦定户部则例》明确规定)。作者通过对从人到事的分析研究,全面揭示了清政府对各地的铜厂总体的管理办法,以及针对不同生产规模的铜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即大而严、小而松,重要者紧、非要者驰的规律。

3.[承担项目]  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

⑴《东川府志校注》,会泽县委、县政府委托项目,资助金额10万元2004年6月始,2006年6月完成,2006年11月出版

⑵《南诏历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般项目09BZS007,资助金额10万元,已结项出版,2009年7月开题,2012年6月结项

《云南铜志校注》,曲靖师范学院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重点项目TSZ14007,资助金额2万元,已结项出版,2014年6月开题,2015年12月结项。

4.[与已承担项目或博士论文的关系]

5.[条件保障]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项目负责人关注本课题已十余年,期间已做了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基础资料基本齐全。项目负责人为专职研究人员,没有固定的教学任务,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

本课题组的组成成员,个个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学术见解与研究成果,完成本课题不仅在时间上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在资料设备和科研手段上,如电脑及打印、复印设备,上网条件,照相设备等,都有充分的保证。

以云南人或在云南工作的条件研究地方历史,本身就具备有地理区位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本课题负责人在《东川府志校注》、《云南铜志校注》项目研究过程中,就曾到清代各主要铜产地,以及主要铜运路线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文物资料的调查,以熟悉历史地理情况,对于完成本课题,已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关于研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07-2013 中山研友工作室 ZZSS8.COM 电话:0760-86388801 QQ:51643725
地址:广东中山市学院路1号 邮编:528402 皖ICP备12010335号-3
  • 物理类核心期刊投稿邮箱网址
  • 研究成果的运用研究的认识与体会
  • 电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足部慢性溃疡护理
  • 基于SPOC平台的问题牵引式教学法在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有效大全最新)
  • 腰硬联合麻醉用羟乙基淀粉扩容与用复方
  • 医学期刊投稿邮箱收集
  • 睾丸鞘膜切除翻转术中缓慢放出睾丸鞘膜